古代打仗士兵需要多少粮草 古人的饭量怎么样

历史人物 2025-06-16 09:5880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对于对古代士兵生活充满好奇的读者们,让我来带你们一竟。在古代的战场上,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民以食为天”。那么,在古代战争中,满足士兵们最低需求的粮草究竟需要多少?

俗话说得好,粮草在古代战争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大军能否在战争中获胜。如果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持,即便是装备精良的士兵,最终也难逃饿死的命运。历史上,许多英勇的军队因缺乏粮草而不得不撤退。那么,古代士兵们在一场战争中究竟需要消耗多少粮草?他们的饭量又是如何?

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例,他在五丈原病重时,每天仅吃三升米。这一消息让魏军统帅高兴不已,甚至预言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那么,诸葛亮的饭量就是古代士兵的最低饭量吗?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记载。

根据吴承洛所著的《中国度量衡史》,魏晋时期的一升相当于现在的0.2023公升。计算下来,诸葛亮病重时所吃的三升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0.6公升或1.02斤大米。这对于一个病重的士兵来说,似乎是一个维持生命的最低标准。那么,健康的士兵们需要多少粮食呢?《宋书》给出了答案。书中描述,两万大军一年的份额需要消耗四十八万斛米。这意味着每人每天可以得到六至七升的粮食。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宋书》卷十九所述,“兵食七升”,七升被视为更低的生存标准。甚至在南朝梁后期,被北魏俘虏的镇北将军江革每天只能得到三升脱粟,仅仅维持生命而已。

从这些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成年男子在军队中的正常饭量下限大约是六到七升。低于这个标准,士兵们就会感到饥饿;而一天三升的粮食则是最低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士兵们很可能面临饿死的命运。这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粮草的重要性,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