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湖之战,乃北宋时期的一场关键战役,发生在公元962年至963年之间,主要战场位于江陵一代的荆南(南平)与武平之地。此战,不仅标志着北宋统一战争的初步胜利,更为后来灭南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战役的起源,源自北宋乾德元年(963年)的正月至三月。当时,北宋朝廷敏锐地察觉到了湖南周氏政权的内乱,遂决定趁此良机,一举攻灭荆南和武平两大割据政权。
在战役开始前,北宋朝廷精心策划,先是通过使者卢怀忠探明荆南的兵力状况,得知其兵力不过三万人,且对民众征收重税,民怨沸腾。荆南的领导者高继冲年幼,军政大权委托给了梁延嗣,刑政等事务则由孙光宪负责。
乾德元年二月,荆南的兵马副使李景威曾献计保护荆南,但未被高继冲采纳。而在同一时期,湖南衡州刺史张文表发生兵变,占领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湖南武平节度使周保权向北宋朝廷求援。
宋太祖赵匡胤果断决定,在出兵湖南之际,借道荆渚,先消灭南平的高继冲政权,再灭亡武平的周保权势力。
乾德元年正月初七,宋太祖命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领十万大军,以讨伐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向武平进军。当宋军到达荆门时,慕容延钊一方面热情招待荆南使者,另一方面密派李处耘率数千轻骑乘夜急进江陵。在高继冲毫无防备、惶恐出迎之际,宋军迅速抢占城内要点,迫使高继冲请降,从而灭亡了荆南政权。
随后,宋军在二月底至三月初继续水陆并进,经过三江口(今湖南岳阳北)和澧州(今湖南澧县)的激烈战斗,终于歼灭湖南兵,占领朗州(今湖南常德),俘虏周保权,灭亡了湖南周氏政权。
荆湖之战,不仅是北宋统一战争的重要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展示了北宋朝廷的英明决策和强大军事力量,为后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