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安史之乱:兵马何来与乱世之始
安史之乱,一场盛世中的动乱,究竟从何而来?众多的兵马,又是如何聚集在安禄山的旗下?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竟。
唐朝时期,为了保卫边疆,在重要的十个地区设立了军镇,这些军镇被称作藩镇。藩镇的长官——节度使,手握重权,不仅掌管军队,还掌握行政和财政大权,宛如一方诸侯。
在玄宗早期,这种体制尚能维持平衡,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的首辅李林甫,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开始排挤那些有才能的将领。他更青睐那些没有文化的胡人将领,因此许多胡人被提拔为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安禄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崭露头角。安禄山聪明圆滑,不仅经常在边疆地区搜集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献给皇上,还善于抓住时机讨好唐玄宗。他的肥胖体型和装出的憨傻样子,让玄宗误以为他忠诚无比。
随着李林甫的病逝,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接任宰相。安禄山与杨国忠的关系紧张,杨国忠经常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在这种背景下,安禄山于公元755年十月起兵叛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聚集大军南下。
由于当时中原一带已经百年未战,沿路的官员和守军毫无准备,安禄山的大军几乎未遇有力抵抗。当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唐玄宗震惊不已。杨国忠在此关键时刻毫无对策,只是自欺欺人地告诉玄宗,将士们不会叛乱。然而不久之后,安禄山的大军便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那么,安禄山的兵马究竟从何而来呢?这得益于他作为节度使所掌握的庞大军队。加上他的聪明才智和讨得玄宗的欢心,使他有机会聚集大量兵力进行叛乱。这场动乱对唐朝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标志着这个辉煌时代的衰落。
想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吗?关注我们爱句子网发布的文章吧!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历史精彩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