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英雄的故事令人血脉贲张,关羽便是其中之一。
演义中,关公在听从指引后,并未前往河北,而是径直前往汝南。正当他前行之际,背后尘土飞扬,一彪人马呼啸而来。领头的是夏侯惇,他声如巨雷,大喝一声:“关某休走!”
这无疑是夏侯惇向关羽发起的挑战。他的理由看似充分:丞相无明文传报,你于路上,又斩我部将,无礼之至。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夏侯惇想要置关羽于死地的借口。
紧张的时刻,传令官如从天降,带来了曹操的命令——让关羽离开。但夏侯惇的决心已坚如磐石,他又找到了新的攻击关羽的理由——他在路上斩杀了我军的把关将士。
两人随即展开激战,刀光剑影中,他们斗了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张辽赶到,向双方传达了曹操的真正意图。夏侯惇的杀伐之心才暂时得以压制,关羽也因此得以脱身。
那么,罗贯中老先生为何要在故事中设计这样的桥段呢?是为了让故事更加完整、细节更加生动。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虽然激动人心,但在罗贯中的笔下,关羽一路上斩杀的都是小喽啰,为了让人们理解关羽的真正实力,必须有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出现。夏侯惇的出现,不仅凸显了魏国的防御能力,也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罗贯中也深知市场的力量。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听众,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悬念。每当说到夏侯惇与关羽的交锋,人们都会忍不住想:关羽能否抵挡得住夏侯惇的攻击?这个疑问在人们的脑海中不断徘徊,使得说书人的生意兴隆,罗贯中的书也大受欢迎。
其实,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关羽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却是栩栩如生。罗贯中的英雄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英雄气概的关羽。他不仅是战场上的勇士,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