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三国时期关羽的故事吗?接下来,跟随爱句子网小编的脚步,一起那段历史的细节。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派遣刘岱、王忠攻打刘备,结果刘备败走。曹操亲自率大军出征,刘备无奈投奔了袁绍。《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操擒获关羽并将其纳为偏将军,以厚礼待之。
曹操对关羽的才华与为人十分欣赏,希望他能留下。于是,曹操让张辽以私人的感情去询问关羽的意向。关羽深知曹操的恩情,然而他也受刘备的厚恩,誓言与其共存共死。他感慨地说:“我虽知曹公待我厚重,但我不能背弃对刘将军的誓言。我最终会离开,但我会以立功来报答曹公后再走。”
后来,袁绍派大将颜良、淳于琼、郭图攻打刘延镇守的白马。荀攸向曹操提出战略,建议声东击西、轻兵掩袭白马。曹操接受了这一建议,亲自率大军救援,颜良应战。在这场战斗中,关羽见到颜良的帅旗,便策马刺向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回。曹操立即上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的战功让曹操喜忧参半。喜的是解决了白马之围,忧的是关羽有了离开他的理由。为了稳住关羽的心,曹操马上上奏封其为汉寿亭侯,这是武将的最高荣誉。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心良苦”。
张辽和关羽是同乡好友,他知道关羽离开的真正原因。《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张辽明白关羽留不下的原因除了刘备之外,还因为曹操阵营的复杂关系。尽管曹操对关羽信任有加,但关羽觉得在刘备身边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张辽深知关羽的性格骄傲自大,不善于处理同僚之间的关系。在曹营中,除了自己和张飞,关羽还能认识谁?权衡利弊,关羽还是选择了离开曹操,回到刘备帐下。对于关羽来说,只有在刘备的身边,才能真正体现出他的忠义之心,汉寿亭侯的封号虽重,但无法与兄弟之情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