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1644年3月15日,一支英勇的部队踏上了居庸关的土地。他们在历经无数艰辛后,于17日终于抵达北京城下,一场惊天动地的攻城战即将展开。
当时,大顺军围攻北京之际,李自成在沙河巩华城设立了临时总部。大将刘宗敏担任前线总指挥,肩负着攻取北京的重任。为了减少战火对百姓生命财产的伤害,以及日后进兵中的阻力,李自成等义军领导人决定采取争取城内投降的策略。他们派出了杜勋等人,这些曾在宣府投降的勇士,进入城内劝说朱由检看清形势,早日投降。
城下的杜勋与城上的曹化淳、王德化等城守太监进行了对话。由于太监掌握了城防大权,杜勋并未受到阻拦便登上了城楼。他向朱由检传达了义军领袖的意见,指出大顺军兵势浩大,明廷已无力抵抗。朱由检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贪恋生命,另一方面又想博取“国君死社稷”的美名。
长期君临天下的至高地位和极度爱面子,使他难以接受杜勋的劝降。谈判一直持续到18日夜晚,大顺军开始大规模攻城。崇祯年间,满洲贵族军队虽曾数次攻到京师附近,但明王朝均依靠各地勤王兵守住京师。这次却无勤王兵参与守城,京营兵的腐败已至极点。朱由检无法抵抗,也不愿投降,只能坐以待毙。
三月十八日夜间,大顺军将士成功爬城而入,占领了外城。焦急的朱由检在宫殿中徘徊,“忧懑计无所出”。内官张殷建议他投降,却遭到朱由检的怒斥和处决。
直到大顺军破城在即,朱由检仍心存突围逃命的幻想。他召集皇亲国戚商议护驾之策,却得到人心已散的回答。他手持三眼枪带着一批内官盲目逃窜,却四处碰壁。他领着太监登上煤山(今景山),看到城外战火连天、插翅难逃的绝境后,终于绝望地自尽身亡。这段历史令人感慨万分,一位曾经的皇帝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不禁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