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唐盛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明皇抚琴,贵妃起舞,长安城下的繁荣景象仿佛还在眼前。一场巨大的危机却在悄然逼近。
公元751年8月,一场战争的失败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尽管在与阿拉伯联军的战争中,大唐联军败下阵来,但这场战争并未对其造成致命伤害。唐军仍在中亚进行扩张,接下来的事件却对大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轨迹——那就是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这是无数历史学家痛心疾首的事件。这场内战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河北一带彻底胡化,不听中央号令。直到六百年后的北伐,这块土地才重新回到汉人王朝的控制中。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虽然勉力维持了一百五十年的国祚,但这一百五十年间,宦官作乱不断。我们常常有一种印象,仿佛安史之乱后,唐朝就已经灭亡了。实际上,安史之乱只是发生在唐朝的中叶,前后历经289年。
战乱之后的大唐,国势骤降,无力恢复对西域的统治。河湟一带被占,华人百万尽陷于吐蕃。当地汉人尽数吐蕃化,司空图的《河湟有感》一诗便是对此的生动描绘。
吐蕃占领这块土地仅一百多年时间,却已将当地汉人全部同化。汉人的小孩不再学习汉话,而是学习吐蕃语言。他们对唐王朝不再效忠,甚至将唐朝视为敌人。如果安史之乱后,阿拉伯阿巴斯王朝趁唐朝内乱,联合周边一直被唐朝欺负的民族政权进攻唐朝,结果难以预料。
幸运的是,阿巴斯王朝也陷入了内乱,没有继续向东扩张。而吐蕃的崛起在中亚形成了一道屏障,阻碍了中原腹地被阿拉伯化。历史专家表示,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阿拉伯帝国内部的问题使得其无暇东侵,这为唐朝争取到了一线生机。这场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强盛如大唐也会遭遇衰落与危机,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变数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