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他建安二十五年的人生旅程结束后,根据他的遗愿被安葬在邺城的高陵。同年十月,他的儿子们自立为魏王,追尊曹操为武皇帝。而在曹魏历史中,先后有五次文臣武将进入太庙的纪录,每一次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第一次,在青龙元年(233年)夏五月,故大将军、大司马、车骑将军等被诏祀于太祖庙庭。随后的正始四年(243年)秋七月和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又有两次大规模的文臣武将进入太庙。而在嘉平三年(251年)和景元三年(262年),这一传统得到了延续。
这进入太庙的26位大臣,无疑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他们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荀彧、于禁、贾诩和许褚等人,同样也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何他们没有进入太庙呢?
荀彧,被称为“曹操阵营的诸葛亮”,他的理想就是帮助曹操平定天下,匡扶汉室。因为阻止了曹操封魏公,他未能进入曹魏太庙。于禁对曹操忠心耿耿,跟随曹操四处征战,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因救援曹仁被擒,后虽回归魏国,却因曹丕的羞辱,死后未能进入太庙。
贾诩,为曹操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因其品德不佳,被称之为“毒士”。他的生存智慧与谋略高人一等,但却没有忠义之心,没有士大夫的情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的低调与不与曹魏权贵来往,导致他未能进入太庙。
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跟随曹操23年。曹操去世时,许褚哭得最伤心。因他原则性强,得罪了曹仁,在制定如享太庙名单时,被排除在名单之外。
这些人物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生的戏剧性。他们为曹操、为曹魏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以及他们的命运起伏,都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这些故事背后的深意,也值得我们深思。他们未能进入太庙的原因,也许正是他们人生轨迹中的遗憾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