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西周王朝开始分封诸侯,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尽管楚人曾是周人的盟友,却并未在第一轮分封中获得诸侯地位。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回溯楚人的历史,其背后的故事。
楚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火神祝融的后裔,他们拥有火的秘密,世代相传。由于商朝的驱逐,他们被迫迁移到遥远的南方荒蛮之地,扎根生活了几百年之久。
商朝末年,周文王召集各部族首领策划伐商行动,楚人也受邀参加。楚人的首领鬻熊看到了机会,他明白这是洗刷商朝对楚人施加耻辱的时刻。带着满心的期待,他带领族人踏上了征程。由于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裔,掌握着火的秘密,鬻熊被周文王任命为火师。他尽心尽力履行职责,最终病死在任上。
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开始大肆分封在战争中出力的部族。由于楚人并非周王室同宗,也没有亲戚关系,他们在周人的战略格局中并未占得一席之地。尽管楚人曾是周人的盟友,并在推翻商朝的战争中提供帮助,但在第一次分封中却未被册封为诸侯。
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继位后决定进行第二次分封,并册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这是对中国先秦史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标志着享国八百余年的楚国正式诞生。尽管熊绎受封建立了楚国,但他获得的爵位却相对较低,属于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受封的土地也非常有限,仅有方圆五十里左右。尽管如此,“子男之田五十里”的象征意义对熊绎来说极为重要,他利用这片土地开启了楚国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