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被记者上报纸讽刺慈禧是如何处置他的?

历史人物 2025-06-15 22:00182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林白水与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警钟之声与报国之志

在朝野昏庸的时代背景下,慈禧太后在风雨飘摇的国势下迎来了她的七十大寿。1904年11月16日,正值农历甲辰年十月初十,清廷内外却无视国家面临的危机,大肆操办寿宴。对此,上海《警钟日报》的主笔林白水心怀愤懑,他眼中的清王朝和慈禧太后,是腐朽没落的象征。

林白水以独特的笔触,通过报纸这一媒介,借题撰文揭露、讥讽慈禧及清王朝的种种劣迹。他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报纸的显要位置刊登,字里行间充满了讽刺与批评:“今日幸颐园,明日幸南海,何时再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四万里封圻日蹙,欣逢万寿祝疆无。”这一对联一时间引起读者热议。

除了这副讥讽寿联,林白水还撰写了题为《万寿无疆》的时评,对于清王朝大肆糜费民脂民膏操办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庆典予以辛辣嘲讽和猛烈抨击。他痛斥每遇万寿一次,便失去无数疆土。时评深刻揭示了慈禧太后与清王朝之间的腐败关系,并警示国人。

随着形势的发展,林白水在1905年选择避祸东渡日本学习新闻学,成为中国留学外国学习新闻的第一人。在此期间结识孙中山等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后回国投身政治舞台。他始终未放弃新闻事业。他先后创办并主编了《公言报》、《平和日刊》和《新社会报》,坚持讲真话、揭露真相的办报原则。但这也使他多次陷入困境甚至牢狱之灾。即便在狱中他也未放弃抵抗黑暗势力与军阀暴行斗争的决心与行动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位以笔为武器报国之志最终成就了他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阵营中的猛将形象。在今天看来林白水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纪念与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正义精神依然具有深远意义价值!让我们铭记这位为民族解放与国家繁荣而付出努力的杰出人物——林白水先生。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