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所以给人留下暴君的印象,部分原因与他推动的一系列建设工程有关。这些工程,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必要的。相较于他的成就,他的失误其实并不显著。
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政绩之一便是修建了秦直道。这一工程并非出于他个人的巡游享乐之需而随意兴建。
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北方的匈奴。这些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行动迅捷,难以捉摸。他们常常入侵秦境,掠夺人口。为了应对这一威胁,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的第七年(公元前215年)采取行动。他派遣蒙恬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成功将匈奴驱逐到阴山以北。他们越过黄河,控制了阴山的高阙要塞,并在新占领的地区设立了三十四座县城,从内地迁徙人民到新县从事农业生产。
秦始皇并未因此而松懈。他知道匈奴如同噩梦般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他命令蒙恬修缮长城,以防御他们的突然袭击。长城虽然起到了防御作用,但秦始皇认为,在统一国家形成后,仅仅被动防御是不够的。他转向了更积极的战略,开始修筑直道。
秦直道的修建,起初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可能的匈奴入侵。从咸阳出发,秦军可以沿着直道迅速抵达九原郡,切断匈奴的后路,并登上阴山山脉进行抗击。这样,秦军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灵活地应对匈奴的威胁。
从军事角度看,秦直道的修建为秦帝国的军事行动插上了翅膀。这一工程使得秦军能够更加迅速地调动兵力,更有效地对付强大的敌人——匈奴。可以说,秦直道的存在为秦帝国的繁荣与稳定提供了重要的军事保障。
秦始皇并非简单的暴君形象,他在建设国家、维护统一和对抗外敌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直道的修建只是他众多政绩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工程成就,更是对帝国军事战略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