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于历史事件中的杀戮和权力斗争都知之甚少,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爱句子网小编的脚步,一起揭开这段神秘的历史面纱。
秦国的历史充满了荒诞与戏剧性。当率军西行逼近武关之时,秦军统帅竟然投降了。随后,秦国丞相赵高设计逼杀二世,独揽秦国朝政大权。一时间,赵高似乎已稳坐皇位,即将成为新的帝王。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那些平日里唯唯诺诺的大臣们却无一站出来支持赵高。赵高不得不顺应民心,推举子婴为秦王。而子婴上位后仅用了短短五天时间便铲除了赵高,顺利坐上了秦王的位置。那么,究竟为何掌握秦廷大权的赵高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自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以来,秦国的权力就高度集中在秦王手中。即使出现了吕不韦等权臣,秦王也能顺利收回权力。这种制度设计使得秦国很难出现废立国王的权臣。由于某种原因,王权出现了真空期,赵高趁机借助外部力量夺取了秦朝的权力。在这之后,秦朝的制度虽然逐渐走上正轨,但赵高欺瞒天下,消灭了许多反对自己的大臣。
人们畏惧的是赵高所倚仗的皇权,而非赵高本人。当新的秦王子婴出现时,实际上权力已经发生了转移。消灭赵高变得轻而易举。子婴在成为秦王后,虽然拥有对赵高的生杀予夺之权,但赵高掌握着咸阳的城防军。如果子婴光明正大地赐死赵高,可能会引发叛乱。子婴采用了刺杀的方式。在赵高前来劝说子婴登基之时,子婴命令手下刺杀赵高。大权在握的赵高最终死在了子婴的宫殿中,这场权力斗争也宣告结束。
这段历史充满了戏剧性和悬疑,让人不禁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每个角色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力而奋斗,而最终的胜者往往是那些能够抓住时机、运用智慧的人。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失去自我,最终可能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