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光光度法
1. 纳氏试剂法
其原理在于,钾碱性溶液与氨气结合,会生成一种黄棕色的络合物,我们可以通过在420纳米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但需要注意的是,试剂中含有汞,具有一定的毒性,同时还需要对可能的干扰物,如钙、镁离子进行预处理以避免影响。其适用范围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以及轻度污染废水,检出限为0.025mg/L,上限为2mg/L。
2. 水杨酸-次氯酸盐法
此方法的原理是在硝普钠的催化作用下,氨与水杨酸、次氯酸盐结合,生成蓝绿色化合物,我们通过测定其在697纳米波长的吸光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相比于纳氏法,它的毒性更低,但显色的过程需要常温下一小时的时间。对于环保要求较高的场景,这一方法更为适用。在预处理方面,需要蒸馏去除浊度和色度的干扰,而酸化的水样可以保存7天(2-5℃)。
二、实验室其他方法一览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如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电极法以及次溴酸盐氧化法等。其中,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新标准(HJ195-2023)下的方法,适用于海水、工业废水等高精度检测,灵敏度极高。电极法则无需复杂的预处理,但电极寿命有限,适合快速监测。次溴酸盐氧化法专用于海水检测,通过氧化氨为亚硝酸盐进行间接测定,但不适用于有机污染严重的水体。
三、快速检测技术简述
测试包比色法是一种现场快速筛查技术,通过预装试剂的显色与比色卡进行对比,适用于养殖水、应急监测等场景。
四、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水质氨氮检测时,需要注意水样的保存需要酸化至pH<2并冷藏。对于高浊度或色度的样品,需要进行蒸馏预处理。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权衡毒性、成本与精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