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清扩张感兴趣的朋友们,你们一定不能错过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深入一下明清两朝的扩张之路。
在扩张的道路上,任何王朝都不会盲目行事。背后的原因多元且复杂,涉及到民族的特性、现实的威胁,以及内部的动力等。明清两朝在扩张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他的目光主要聚焦在北方。明朝的哈密卫大致统治了西域的东部,尽管未能完全拿下整个西域,但这已经是明朝在西域的最深涉足。哈密卫的得失也反映了明朝在西域的不稳定存在。到了明朝后期,更是彻底放弃了哈密卫,明朝的势力范围也退缩到了嘉峪关以内。
相较之下,明朝对于南方的扩张却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越南曾是中国的领土,至少在北部是如此。在五代十国时期,越南走向了独立。尽管如此,明朝仍然对进行了平定,并设置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明朝还在南洋设立了旧港宣慰司,尽管这个地方现在属于印度尼西亚,距离中国甚远,但无疑代表了明朝在南方的扩张。
可以说,明朝早期的扩张主要集中在南北方向,对于西域地区,由于距离遥远,并非主要的扩张方向。明朝的扩张并不针对泰国等国。自从朱棣之后,大明采取了战略收缩政策,放弃了交趾等地。
到了清朝,情况与明朝截然不同。清朝的扩张方向主要是向西,这源于现实的威胁。在明清交替之际,西北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有统一蒙古的趋势,这对清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清不得不应对对准噶尔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与此清朝与南方的缅甸等国家也有过冲突,这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清朝在扩张,反而更像是被迫的应对。
明清两朝都经历过扩张的时期,但由于国家稳定和国家利益的需要,两朝的扩张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明朝主要扩张方向在南北,而清朝则主要向西扩张,以应对现实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