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谚语、民谚、俗语精选集(八)
深藏着台湾人民的智慧与经验的谚语和俗语,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起台湾文化的丰富内涵。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一同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 “做乞食,也着一个茭芷本。” 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乞讨生活,也要有所准备,不可空手而来。体现了台湾人民对生活的认真态度,以及对工作的尊重。
★ “做鸡着跄,做人着翻。” 在这里,“鸡”象征平凡的生活,“跄”则意味着活跃、有生气。做人要有翻云覆雨的能力,意指人要有应对困难、改变处境的能力。
★ “坐圆,无坐扁。” 这句话中的“圆”与“扁”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形态,也代表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即使面对压力,也要保持圆满的心态,不可被压垮。
★ “桌顶食饭,桌脚讲话。” 在台湾的生活中,餐桌上的规矩和礼仪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民在餐桌上尊重长辈、重视沟通的传统。
★ “枕头鬼,圣过三界公。” 这里的“枕头鬼”可能是指那些看似神秘、不可思议的事物或现象。“三界公”则可能是指神明或公正的力量。这句话表达了台湾人民对某些传统信仰和神秘事物的敬畏之情。
★ “站高山,看马相躂。” 从高处看,可以看清事物的全貌。这句话鼓励人们要有远见,不被眼前的琐事所困扰。
★ “有着吃,无着煞。” 生活有时富裕有时困顿,但无论如何都要面对。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民面对生活的韧性。
★ “有钱日日节,无钱节节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财富,理性消费。在台湾的社会中,节俭是一种美德。
★ “有功无赏,摃破着赔。” 在这里强调的是公正与公平。如果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人们会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倚猪稠,死猪母。” 与“倚山山崩,倚壁壁倒。”这两句话都告诫人们不要过于依赖某些事物或人,要独立自主。台湾人民崇尚自立自强的精神。这些俗语都是台湾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它们反映了台湾社会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每一句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