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yán xīng bāng
【出处】源于《论语·子路》。古人云:“一言可使国家兴盛。”这句话在唐·刘禹鍚的《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中也被提及。
【释义】这句话指的是一句话的力量可以振兴一个国家。它描绘了关键人物的言语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用法】这个成语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宾语或定语,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论对国家的重要性。
【结构】主谓式,表示主语(一句话)对谓语(兴邦)的作用。
【相反词】一言丧邦,意味着一句话可以导致国家的衰败。
【押韵词】包含了诸如信马游缰、杨虎围匡、措置乖方等词汇,这些词语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韵味。
【年代】这个成语来自古代,展现了我们古人对于言语力量的深刻认识。
【英文翻译】A timely warning may avert a national crisis,体现了英文表达中对这一成语的诠释。
【成语故事】回溯到春秋时期,鲁定公曾向孔子询问:“一句话真的可以让国家昌盛吗?”孔子回答说:“如果君主爱护臣子,关心民众,上下团结一心,国家的兴盛是必然的。”鲁定公进一步询问:“那么,一句话也可以让国家灭亡吗?”孔子回答说:“并不全然,如果君主的一句话不受到反对,久而久之,国家可能会走向衰败。”
【示例】在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的案例中,他的言论近乎一言兴邦,这一话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正如宋·许顗在《许彦周诗话》中所言。
这个故事和成语启示我们,言语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句话可以带来国家的繁荣,也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自己的言语,谨慎发言,以期带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