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振,代宗时期的宦官,曾助代宗登基,被封为骠骑将军。在宝应元年,他掌握了部分禁军,并谋夺了李辅国的权力。代宗因此罢免了李辅国的所有官职,并让元振代替其职位。不久后,元振派人刺死了李辅国。
广德元年,吐蕃占领了河陇地区,但程元振却知情不报。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和回纥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至奉天,一度逼近长安。幸好代宗处理得当,成功平定了这场乱事。因程元振策划政变被发现,他被御史大夫王升告发,最终流放溱州。但在江陵,他被仇家杀害。
对于程元振的性情,李豫评价道:“性惟凶愎,质本庸愚。”虽然曾对他宽容处理,念其微劳,但程元振仍不满足,妄图动摇政权。他束兵裹甲,变服潜行,意图不轨。最终,他的罪行被证实,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如同崇墉大厦需要壮实的楹磶来支撑,国家也需要有明德之人来抵御外侮。人心狭窄,常常动辄得咎。程元振等人如同投鼠败器,令人叹息。
在欧阳修的笔下,肃、代两朝依赖宦官扞卫国家,如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权势显赫。德宗时期,为了惩罚泚贼之乱,将兵权交给宦者主持。这导致威柄下迁,政在宦人,使得小人窃柄、暴横肆虐。尽管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数次权势极盛,但代宗一旦决定去之,便如摧枯拉朽。这关键在于人主能否下决心断其臂膀。
程元振等人在当时因为掌握兵权而肆意妄为。只要君主能够下定决心除去这些小人,其实并不难。历史告诉我们,小人窃柄只是一时的,真正的力量在于明主的决断。这样的故事也让我们认识到选择贤能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权力的慎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