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甘肃,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那是一群地方官员借赈灾济民之名,私下集体瓜分巨额公款的大案,史称甘肃冒赈案。此案涉及众多高官,包括甘肃总督勒尔谨、前任藩台王亶望等人,涉案官员多达六十余名,其中多人被革职、流放。
王亶望作为此案的主犯,案发时他已升任浙江巡抚。案件曝光后,乾隆皇帝指派闽浙总督陈辉祖负责查抄王亶望的家产。陈辉祖出身官宦之家,父亲陈大受曾是朝廷重臣,清正廉洁,享有名相之誉。陈辉祖并未继承父亲的优良品德。
当陈辉祖受命查抄王亶望家产时,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他竟心生贪念。他的弟弟陈严祖,因受到甘肃冒赈案的牵连,被革职降级留任,需缴纳3万两银子的议罪银。陈严祖无力承担,求助于哥哥陈辉祖。为了解救弟弟,陈辉祖动起了歪心思,企图从王亶望的家产中谋取私利。
陈辉祖的贪婪行为包括以银器替换金器,以及抽换贵重物品如朝珠、玉瓶、玉山子等。他甚至还与参与抄家的官员们勾结,如安徽布政使国栋、河南粮道王站住等人,一同隐瞒实情,欺骗朝廷。陈辉祖的贪婪行为并未逃过乾隆皇帝的慧眼。
乾隆皇帝在收到陈辉祖等人查抄的家产清单时,发现清单上并未出现王亶望曾进贡的珍贵器物,如玉瓶、玉山子等。乾隆皇帝怀疑有人掉包,并随着案情的逐步明朗,陈辉祖被揭露为涉案其中。陈辉祖与当地官员狼狈为奸的行为令乾隆皇帝震怒。最终,陈辉祖被革职查办,家产被抄没。尽管乾隆皇帝最初并未有杀陈辉祖之心,但随着事态的恶化,陈辉祖最终被责令自裁。这一事件成为甘肃冒赈案中的又一悲剧,令人深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