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读音】zhī mìng zhī nián。这个词出自唐·白行简的《李娃传》。
在古老的春秋时代,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鲁国政坛遭遇挫折后,决定带领弟子们踏上一条游历列国的道路。他们的脚步历经卫、郑、陈、晋等地,尽管四处碰壁,但孔子的信念始终坚定。他们最终在蔡国闲居,这时孔子感叹自己的命运。他说自己从年轻时的立志弘道到现在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如今已到了知命之年,然而自己的仁政理念却依然无法被世人接受。这种情感深沉、命运多舛的境况让人感慨万千。孔子的弟子宰予立刻过来安慰他,理解并接受他的痛苦和困惑。这便是“知命之年”背后的一段感人故事。
“知命之年”这个成语,指的是一个人到了五十岁的年纪。在这个年纪,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接受自己的定位。它常常被用作宾语,用于描述男性的五十岁。这个成语的结构是偏正式,意味着在五十岁时,人们开始明白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它押韵的词语如“夏虫不可语寒、丈夫有泪不轻弹”等,都表达了人生的种种复杂情感和体验。
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被记录为“有一子,始弱冠矣”,意味着在知命之年,有的人已经有了刚刚步入成年的儿子。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延续和家族的传承。这个成语也可以作为谜语的一个谜底,用来猜年龄。对于古人而言,“知命之年”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的标志,也是对生活深入理解和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个成语依然富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
“知命之年”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年龄的认识和感慨,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内涵。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珍惜每一个阶段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