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音】shǐ zài xián shàng
【成语故事】在遥远的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前,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袁绍为了发动攻势,命令其谋士陈琳撰写一篇檄文——《为袁绍檄豫州》。这篇檄文中,陈琳言辞犀利,列举曹操的种种罪状,并对其祖宗三代进行严厉的指责。那时的形势,对陈琳来说,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受到袁绍的压力,不得不写下这篇激烈的檄文。
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败给了曹操。陈琳在战败后,转而投靠了曹操。曹操对陈琳的才华颇为欣赏,便问他为何要为袁绍写那样的檄文。陈琳坦然回答,那是形势所迫,箭已在弦上,他不得不为袁绍写下那篇檄文。这个成语后来演变成为“矢在弦上,不得不发”,用来比喻形势逼人,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释义解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箭已经搭在了弦上,形势逼人,不得不发射。它形象地描绘了情势的紧迫性和不可避免的行动。
【用法举例】在面对强大的对手和严峻的局面时,我们已如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动全面的反击。
【成语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箭在弦上、势如骑虎等也表达了一种形势逼人、不得不行动的含义。
【韵味十足】这个成语的音韵韵味十足,其中的“乌衣门巷、人心归向、悠悠荡荡”等词语,让人感受到中文的博大精深和韵味无穷。
【历史背景】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总结】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个成语以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表达了一种形势逼人、不得不行动的紧迫感和决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如矢在弦上,毅然决然地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