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读音】:wěi shēng zhī xìn
【成语典故】源自古老的传说,描绘了一个名叫尾生的男子。他与一位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未能如期赴约,而尾生却坚守承诺,无论天空下起倾盆大雨,洪水泛滥,他依然忠诚地守候在桥下。当洪水淹没他的腰部,他依然没有放弃,紧抱着桥柱不放,最终因坚守信用而丧生。这一故事在《庄子·盗跖》及《史记·苏秦列传》中均有记载。
【成语意义】尾生之信,成为了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代表。这个成语比喻那些过于固守承诺,却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害关系的人。
【用法】这个成语在语境中常作为宾语使用,用来形容某人过于死板,不知变通。
【成语构造】属于偏正式成语,结构紧凑,韵律和谐。
【押韵词汇】包括如“金吾不禁”、“披发左衽”等词汇,富有韵律感。
【历史年代】这个成语源于古代,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语故事】在古代,尾生是一个极为信守诺言的人。他的生活就像一部信守承诺的传奇。一次,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然而女子并未如期赴约。即使天降暴雨,洪水泛滥,尾生仍然坚守在那里,等待女子的到来。他的这种固执和信守承诺的精神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成语应用示例】在《二程全书·粹言二》中,有这样一句话:“好恶失其宜,是非乱其真,虽有尾生之信,曾子之孝,吾弗贵也。”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无法分辨是非、好坏,只知道盲目地信守承诺和模仿前人,那么这种行为和态度是不值得尊重和重视的。即使他像尾生那样信守诺言,或者像曾子那样孝顺,也无法掩盖他在分辨是非、好坏方面的缺陷。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信守承诺是值得赞扬的,但我们也应当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害关系,灵活处理问题。我们不能盲目地固守承诺,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