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私害公

童话故事 2025-05-25 10:43163www.ai-classes.cn睡前故事

【注音】yǐ sī hài gōng

【出处】源于楚白公之难时期的庄之善的故事。在那动荡的时代,庄之善以高尚的情怀,彰显了公私分明的价值观。

【典故详述】在楚白公遭遇困境之际,庄之善辞别母亲,准备为君主献身。他在前往朝廷的路上,三度犹豫,甚至在车中迟疑不前。他的仆人问他为何不退缩,他坚定地回答:“害怕,是我的私情;为君主献身,是我的公义。我深知,君子应当公私分明,不能因为私情而损害公义。”说完,他毅然决然地前往赴死。

【释义】此成语用以形容那些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的行为。公与私的冲突,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在面对公私冲突时,我们应当坚守公义,不为私情所困。

【用法】在语境中,可作谓语、定语,用以形容人的处事原则。

【结构】此成语属于偏正式结构。

【近义词】以私废公。提醒我们,在处理公私问题时,不能因私废公,要坚守公义。

【韵律之美】在中华文化的诗词歌赋中,公私之辨常常被用来表达忠诚与担当。诸如“自始至终忠诚不渝”、“公私分明乃君子之风”等,都在表达着一种深沉的韵致。与此像“蓬生麻中而独直”、“骑驴风雪中坚守”等词句,更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公私分明、忠诚担当的精神风貌。

【年代背景】此成语源于古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以公私分明的态度,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成语故事中的启示】庄之善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公私冲突时,我们应当坚守公义,不为私情所困。他的行为,成为了后世公私分明、忠诚担当的典范。

【典型示例】在重大决策中,义重而恩轻,决策者应以大局为重,不以私害公,确保公正公平。宋·秦观在《白敏中论》中的观点,正是对这一成语的最好诠释。

上一篇:鲁阳挥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