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注音】jiān jiā yǐ yù shù
【出处】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故事背景源自三国时期,魏蝗帝时代的一则典故。
【释义】在这则故事中,“蒹葭倚玉树”被用来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蒹葭指的是没有长穗的芦苇,而玉树则象征着俊美的夏侯玄。两者并坐,对比鲜明,形象地比喻了一丑一美之间的巨大差异。“蒹葭倚玉树”也被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表达一种依赖或谦虚的态度。
【用法】这个成语在语言中主要用作宾语或定语,常用于自谦或表达依赖之情。它的结构属于主谓式,与成语“蒹葭倚玉”含义相近。
【年代】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流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应用价值。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黄门侍郎夏侯玄一表人才,俊逸非凡,有如玉树临风之美誉。他的傲骨铮铮,自视甚高。驸马都尉毛曾相貌平平,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令人退避三舍。尽管如此,毛曾因其姐姐为皇后而得以经常接近夏侯玄。他们坐在一起时,人们常常感叹“蒹葭倚玉树”,暗指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对比。夏侯玄对此深感不满,最终魏明帝不得不降低他的职位。
【成语示例】在清·曾朴的《孽海花》第十二回中,有这样的情景:“太太如此见爱,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哩?只是同太太并肩拍照,蒹葭倚玉树,恐折薄福。”这里,“蒹葭倚玉树”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某种依赖和自谦之情。
这个成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对比,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交流中,这个成语都能为我们增添一份生动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