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美,自古以来便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从司马光的《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到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再到曹组的《卜算子·兰》,古诗中总能找到对竹的赞美与描绘。
月下,风穿过竹间,带来阵阵吟唱。南山之竹被截为觱篥,音乐随之流淌,此乐源于遥远的龟兹。静听安万善吹奏的觱篥,仿佛看见李煜在月光下倚栏,独自沉浸于往昔的美好。竹声、新月,依旧如当年。
王维的《竹里馆》描绘了一个独坐幽篁里的场景,弹琴长啸,尽显文人雅趣。而蒋捷的《贺新郎·梦冷黄金屋》则让人感受到空掩袖、倚寒竹的孤寂。黄芦苦竹间,人们拟泛九江船,享受生活的惬意。
竹,不仅是绿的主人,更是诗的灵魂。从李白的《别储邕之剡中》到周邦彦的《大酺·越调春雨》,都能感受到竹带给人们的清新与宁静。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让人知道竹西路上的歌吹是扬州独有的韵味。
君子的心如竹虚心,甘愿低头。这是环山樵在《薛宝钗·雪竹》中的赞美。雪中的竹子,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无论是嫩绿的新竹还是经历风雪的老竹,都承载着文人的情感与寄托。
每一片竹林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无论是倚栏独思,还是寻苗裔于湘江曲,竹都是那不变的陪伴。从新芽到繁花,再到落叶归根,竹的一生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竹是诗人的灵感源泉,是画家的纸上灵魂。每一首诗、每一幅画,都展现了竹之韵、竹之美。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竹林,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疏影中的姜夔,以诗描摹自然之美
在这美妙的诗词世界中,我们看到了五位古人的佳作,他们以诗为媒,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诗意世界,领略那份独特的韵味。
《疏影·苔枝缀玉》中的姜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他的诗中蕴含着深深的意境,如同翡翠般翠竹点缀着点点青苔,仿佛是自然的精灵在舞动。读来令人心生宁静,仿佛置身于那翠绿的世界之中。
王勃的《送卢主簿》中,“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那东岩上的松树和竹子,象征着坚韧和毅力,岁暮时分,与友人一同归来,是何等的幸运和美好。
范成大的《浣溪沙·江村道中》,则是一幅丰收的画面。“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那熟透的稻谷、盛开的槿花、竹林篱笆,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而那“垂垂山果挂青黄”,更是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张宁的《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则是一幅充满愁绪的画卷。“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苍苔、白石、黄昏,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深深的思念。
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那桂花香馅、胡桃、江米如珠,描绘出了一幅热闹的元宵佳节场景,令人心生向往。
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和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则以静谧的书房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古老而美丽的时代。
这五位古人的诗词,无论是描绘自然的美景,还是表达生活的情感,都充满了生动和韵味。他们的诗词,如同五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这美妙的诗词世界中,感受到那份深深的诗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