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除了自身的才华和领导力,手中的兵权功不可没。尽管大唐江山是李渊开创,但李世民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军队征战四方,为唐朝的半壁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在消灭诸侯政权的征战中,不仅积累了大量士兵,更赢得了士兵们的衷心拥护。
那么,为何李渊会让李世民手握重兵呢?毕竟,他立李建为太子,自然不愿看到兄弟间为皇位而纷争。其实,这和李渊对两个儿子的培养策略有关。李渊自起兵之后,便有意识地让长子李建成处理政治事务,避免其涉足战场,以免出现危险。而李世民因深得李渊偏爱,得以掌握兵权,成为士兵们的拥戴对象。在历史上,像李渊这样的皇帝可分为武皇帝和文皇帝两类。武皇帝大多起于乱世,他们在纷乱的战场上英勇厮杀,打下一片江山。换言之,武皇帝更倾向于战场作战,而非坐在朝堂上批阅奏折。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提前埋伏在玄武门对李建成和李元吉进行伏击。当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的消息传回太子府后,太子府的人立刻发起进攻,试图围剿李世民的势力。李世民的手下根本无法抵挡太子府的攻击。面对这一不利局面,李世民果断命令尉迟敬德进宫控制李渊,以夺取兵权。可见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李世民的势力仍然相对弱小。如果李渊未被控制,李世民即便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也难以保全自身。
最终,李世民在这场皇位争夺中获胜,这既得益于他自己的才智和勇气,也是因为李建成的过于心慈手软。李建成曾有机会多次暗杀李世民,但他最终放弃了这一机会。他不忍心亲手杀死自己抚养长大的亲弟弟。李世民却更加果断和狠心,最终成功夺取了帝位。可以说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笑到最后的人往往是那些心黑手狠的人。李世民的胜利也再次证明了在政治斗争中有时需要果断和狠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