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华夏儿女的认知里,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和尚们必须恪守的戒律。尤其是其中的淫戒,令大多数人认为和尚是不能结婚的。当佛教传到日本后,这些“五戒”似乎变得不再那么严格。
日本的和尚,竟能结婚生子,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原因。日本的佛教起源时,出家的动机并不纯粹。在公元6世纪,佛教刚刚传入日本时,日本民众纷纷投身佛门,但这并非出于对佛教的敬畏或追求精神解脱,而是出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尤其是为了逃避高额的税率。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和尚的戒律观念自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深入人心。
再说说净土真宗的开山法师亲鸾上人。这位法师在年轻时曾亲眼见到圣德太子的化身,得到指示可以与现世的女性在一起。受此影响,亲鸾上人选择了与当时日本宰相的女儿结婚。当净土宗受到打压时,亲鸾被流放新潟并被迫还俗,但在那里他又迎娶了第二任妻子。尽管生活充满变故,亲鸾一直未曾放弃布道。他去世后,其小女儿觉信尼根据父亲的思想创立了净土真宗,并沿用了“结婚带妻”的制度。
日本的宗教政策也对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治新上台后,为了扶持本土神道教,对佛教进行打压。1872年,颁布了法令,允许僧人娶妻生子、食酒肉。为了巩固这一法令,甚至规定僧侣可以继承,破戒僧侣的子嗣亦可成为职业僧侣。虽然一开始日本佛教界对此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不自律的僧侣开始接受这一现状,娶妻生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成了日本和尚的一个标志。
尽管存在这样的现象,在日本也不乏那些坚守五戒、自我修行的僧侣。佛教源于印度,但在中国和日本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对于我们中国的佛教来说,虽然存在问题,但总体上仍然保持清净并恪守传统。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史及其独特现象,为我们提供了对宗教文化多元性的深入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