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一幕戏剧性的篇章落下了帷幕。那是1864年的盛夏,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终于攻破了太平天国都城南京,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结束。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如同春风拂面,给朝廷带来了一丝喜悦。同治皇帝翘首期盼着从南京攻下的战役中,能获取天平天国的财宝以充实空虚的国库,甚至解决燃眉之急。毕竟,天平天国在南京经营长达十年之久,期间搜刮的财宝无数。曾国藩的奏报却令同治皇帝大失所望。
奏折中的曾国藩写道,攻下南京后,他与众将商议决定查封财宝,多则上交户部,少则留作军饷以济难民。经过三日的搜寻,所谓的圣库竟未被发现。清廷收到奏报后,迅速批示,既然未寻得财宝,便不必再费心寻找。这起“圣库”事件似乎并不简单。
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实行了一种独特的共享制度——“圣库”制度。要求占领区域的老百姓将财物都上缴。据潜伏在清廷江南大营的间谍张继庚在密信中透露,太平军刚占领南京时,曾将从各地搜刮而来的财宝藏于圣库,初始数额高达1800万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额急剧减少。尤其是洪秀全的个人挥霍,使得圣库中的财宝大幅减少。这些情报对清廷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信息。那么为何曾国藩攻破南京城后却声称没有找到财物呢?原来,“圣库”制度早已被破坏,逐渐成为洪秀全个人的金库。随着洪秀全的挥霍无度,“圣库”中的财宝早已所剩无几。即使如此,湘军攻破南京城后,应该也在圣库中发现了部分财宝的下落。那么这些财宝究竟去了哪里呢?或许有一部分被太平天国的高层挥霍一空,但也有专家提出另一种可能——部分财宝被湘军将领秘密带走。无论如何,“圣库”之谜至今仍是历史的一个谜团。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既揭示了天平天国的兴衰变迁,也反映了历史的复杂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