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武阳桥楹联

猜谜语 2025-06-17 11:10119www.ai-classes.cn猜谜语

武阳桥,矗立于瑞金市武阳镇之绵江之上,乃是一座浸润着历史底蕴的木板古桥。四周环境如诗如画,青山如黛,绿水如绸,芳草萋萋,林木森森,风景如画。桥头那株百年樟树,挺拔古朴,仿佛欲与天公试比高。

此桥见证了红军与解放军的伟大历程。回忆那1933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二百架飞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猛烈的第五次“围剿”。在那艰难时刻,党中央因决策失误,导致红军在1934年接连失利,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踏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当红军撤离武阳镇时,武阳人民不畏艰难,日夜赶工,在绵江上建起这座大木桥,让红军得以顺利撤退。此桥因此被誉为“长征第一桥”,见证了红军与武阳人民的深厚情谊。

瑞金市还有一座云石山,山顶古庙掩映于竹树之间,红绿相间,多彩多姿。1934年,中央领导机关曾迁此庙办公,而后率领红军进行长征,故云石山被誉为“长征第一山”。

长征初期,中央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改道贵州,于1935年强渡乌江天险,夺取遵义城。在此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一转折成为党的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此后红军继续长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三路大军会师甘肃会宁时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武阳桥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辉煌胜利。当解放军于1949年重返瑞金武阳镇时,百姓热烈欢呼,夹道欢迎子弟兵。如今,武阳桥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景之美,令人陶醉。看那江水奔流,岭峰参天,山重水复间忽现一桥连岸;云雾缭绕的山间,柳暗花明处便是通天之路。联语写桥景,实则写长征。红军冲破重重险阻,最终胜利会师,这便是“桥连岸”、“路通天”的真谛所在。联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深沉含蓄。如南宋陆游所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恰到好处地比喻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传达了深刻的意境与情感。桥之颂歌 —— 记心桥与石桥的历史变迁

联曰:竖桩横梁铺板间,百姓齐心展宏图。一桥飞架情切切,壮志凌云似飞虹。

桥头送别之际,武阳人民齐心协力建桥的忙碌情景历历在目。竖桩、横梁、铺板,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人们的汗水与期望。末句的“情切切”,深深表达了百姓对红军的深情厚意,一座大桥的建成,如同一条纽带,紧紧连接着军与民的心。

再联曰:古石屋与木桥新,起步长征路漫漫。万水千山终汇合,红军精神传千古。

石屋古木桥见证了长征的起步,武阳新建的木桥是长征路上的新起点。红军从这里出发,历经万水千山,最终成功会师。古与今的交融,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红军的坚韧不拔。

又联曰:竹排长江水阔宽,江山如画换新颜。从头再来展宏图,九州四海一家亲。

红军在长征途中,以竹排渡江,克服重重困难。在遵义,他们重整旗鼓,开启了新的征程。如今,九州四海已是一家,56个民族同心协力,共同绘制家园的美好蓝图。

桥不仅是交通的通道,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情感的纽带。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故事,都承载着人们的期望与梦想。百姓齐心的建桥情景、红军长征的历史转折、九州四海的团结一心,都在桥的见证下永恒留存。

这座桥,见证了武阳人民的齐心合力,见证了红军的坚韧不拔,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一心。让我们在桥的见证下,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上一篇:节约用水的名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