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东南西北四方皆效皇威,日月星辰皆显凯歌之韵。洪秀全在《吟剑》中曾如此描述。而金地藏则在《送童子下山》中以瓶涧之水与茗茶为引,引出了人生如烹茶一般,需要细细品味。杜甫在《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中深情地写道:“何时重把酒言欢,昨夜与月同行。”刘禹锡则在《金陵五题·石头城》中感慨道:“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周邦彦在《西河·大石金陵》中描绘了一种深邃的夜晚景象:“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苏轼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则以云散月明为主题,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而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则以峨眉山、平羌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秋月夜的画卷。
陈亮在《一丛花·溪堂玩月作》中描述了风露浩然、山河影转的月夜景象,照出了古今的凄凉。岳飞在《池州翠微亭》中则表达了游览山水之乐,马蹄催趁月明归,好水好山看不足。苏轼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借酒诉说人生的无奈,月明知多少客少之愁。
在宋之问的《寒食还陆浑别业》中,日色渐尽,花儿在淡淡的烟雾中摇曳。这画面引发人们深思。而在李白的《长相思·其二》中,月光如水,明亮如素,诗人却因深深的愁绪无法安眠。
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如银,静静地洒在静谧的洞房之中,帘外的梧桐影随风摇曳。在这宁静的夜晚,真挚的情感如同月光般洒满大地。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愿它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传递,也是李白特有的浪漫情怀。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月光带着凄清之感,照在鬓边白发上,使人深感时光易逝。在《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中,空山中的梵呗声静谧而祥和,水月影交融,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常建的《塞下曲四首·其一》描绘了一个没有征战的天涯,兵气消散在日月光辉之中,和平宁静的氛围令人向往。
辛弃疾的《满江红·和范先之雪》中,云破林梢,月照屋角,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跃然纸上。陆游的《关山月》则描述了戍楼中的刁斗声催落了月亮,让人感叹岁月流转,三十而从军的今已白发。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中,回忆自己在巴东三峡时,西望明月怀念峨眉。这份怀旧之情,如同明亮的月光,跨越时空和地域。李益的《宫怨》描绘了春殿花香、月明歌吹的场景,展现出宫廷生活的繁华与美好。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则以箫声唤起秦娥之梦,月下的秦楼更显其美。
文征明的《念奴娇·中秋对月》中寄语伴侣,不要辜负这广寒宫的月色与沉醉之情。黄升的《清平乐·宫怨》则描绘了羊车过处,月明花落黄昏的景象。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描绘了火树银花、星桥铁锁开的繁华夜景。纳兰性德的《红窗月·燕归花谢》中的风景依旧,但人的心情却不同以往。唐寅的《美人对月》中描绘了斜髻娇娥、梨花风静、鸟栖枝头的美丽画面。
从温庭筠的《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镜水夜来的秋月如雪的美丽。秦观的《纳凉》描绘了月明船笛之声、风定池莲之香的宁静夜晚。张孝祥的《水调歌头·金山观月》中描述了挥手自此去后的景象,如同凤凰更驾鸾的壮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照亮了夜空中的鹊枝和蝉鸣的夜晚。严蕊的《鹊桥仙·碧梧初出》则描绘了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与玉盘高泻的美丽景象。这些诗词中的美景和情感都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