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í fēng ér shì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吏卒们都是山东人,日夜渴望胜利归来,士气高昂之际使用他们,可以立下大功。这一典故彰显了借助有利时机行动的深远意义。
【释义】及其锋利而运用之,比喻士气高昂,人心所向之时采取行动。如同锋利的刀剑需要趁其锋利时使用,人们也应当在最佳的时机采取行动。原意是趁士气高涨时使用军队,现在比喻抓住有利的时机行动。
【用法】作谓语、宾语,常用于形容抓住有利的时机行动。比如,在事业、项目或任何需要把握时机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及锋而试”来形容。
【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与“乘胜追击”、“见机行事”等词语含义相近。反义词为“坐失良机”。
【近义词】乘胜追击、见机行事、及锋一试。这些词语都表达了抓住有利时机行动的意思。
【反义词】坐失良机。指错过有利的时机,没有把握住机会采取行动。
【韵脚词语】令月吉日、鸡头鱼刺、吮痈噬痔等。这些词语都与及锋而试的意境相映衬,构成了丰富的词汇网络。
【年代】古代。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军事策略,体现了抓住有利时机的重要性。
【语文同步】在对联中,“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对联表达了对战斗的期待和自信。这种对联既具有工整的对仗形式,又展现出豪迈的意境,用在理发师的场合更是充满了奇妙的想像。出自何满子《剃光头发微》高中二册·课文·8。
【成语故事】在秦朝末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时,他封刘邦为汉王去驻守汉中。当刘邦的部队到达南郑时,许多士兵开始逃亡。这时韩信建议刘邦及锋而试,利用高昂的士气出击。刘邦听从了韩信的建议,出兵攻击项羽,最终成功与他争夺天下。这个故事展示了抓住有利时机行动的重要性。
【示例】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机遇。面对这些机遇,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判断力,避免不必要的冒险,养精蓄锐,等待最佳的时机及锋而试。正如鲁迅在《两地书·五》中所说,此后自当避免些无须必践的荆棘,耐心等待最佳的时机来临再行动。这样的策略不仅适用于战争年代的军事行动,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