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照葫芦画瓢【典故出处】
据《东轩笔录》记载,宋太祖一日笑谈中,提及翰林学士草拟制度之事。太祖观察到翰林学士多是检阅前人旧本,稍作词语更改,便以为新制。太祖形象地称之为“依样画葫芦”,意指毫无创新,只是模仿。陶谷学士期望展现其才华,却未能如愿,因此在住处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自此,“照葫芦画瓢”这个成语流传至今。
【释义】
照葫芦画瓢,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样本模仿。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们在处理事情时,没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做法。
【用法】
在句子中,这个成语常常被用作谓语或宾语,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做法只是简单的模仿,没有创新。
【结构】
这是一个偏正式成语,意味着行为或结果只是模仿的,缺乏独创性。近义词如“依样画葫芦”和“照猫画虎”。古代便有诸多与此相关的成语故事和谜语。例如谜语中的“写生”,意味着按照真实的样子去描绘,没有自己的创新元素。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copy”和“imitate”。
【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认为文采出众,期望借此得到皇帝的重视并升职。当他尝试向宋太祖展示其草拟的制度时,却被宋太祖讥讽为只是“照葫芦画瓢”,没有真正的创新。陶谷的期望未能实现,于是他在住处题诗表达不满。这个故事不仅流传久远,而且成为后世用来形容简单模仿的成语。
【示例】
他在艺术创作上总是喜欢照葫芦画瓢,缺乏自己的创新思想。在生活中,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方式有时也能为我们提供便利和参考。例如,学习书法时,初学者往往会先模仿名家的作品,这就是一种“照葫芦画瓢”的方式。真正的艺术追求应该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和突破。
【成语造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照葫芦画瓢”的现象。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有些企业会参考其他企业的产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初学者往往会先从模仿开始。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照葫芦画瓢”并不总是贬义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模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和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