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huò fā xiāo qiáng
【背景故事】源自春秋时期的鲁国。当时,季康子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意图攻打邻近的颛臾国。他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决策,他们向孔子寻求建议。孔子担忧地说:“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局势不稳,人心涣散,那么祸乱很可能就会从内部产生。”
【解释】萧墙,是古代宫室内对着门的小墙。这里用来比喻内部的状况。成语“祸发萧墙”意味着祸乱发生在内部。
【风格描绘】这个成语像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描绘了古代宫廷内部的纷争和权力斗争。它富有哲理,警示人们要注意内部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真正的危险往往来自内部。
【用法】在句子中,你可以用这个成语作为谓语、宾语或定语,用来描述内部发生的问题。
【相近词语】这个成语与“祸起萧墙”、“祸生萧墙”、“衅发萧墙”意思相近,都是形容内部发生问题。
【押韵词】如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们要警惕内部的微妙变化。比如析毫剖芒的精细差别,别有心肠的暗流涌动,积草囤粮的隐患积累,神色张皇的危机四伏,虚惊一场的隐患爆发,语焉既详的阴谋暴露,鸟得弓藏的意外之变等等。
【年代】这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自春秋时期。
【成语故事详述】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为了扩张势力,打算攻打颛臾国。他的两个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弟子,他们询问孔子对此事的看法。孔子担忧地指出,如果国内局势不稳,百姓无法安居乐业,那么祸乱很可能就会从内部产生。后来这个典故被概括为“祸发萧墙”,用来比喻内部的问题。
【古代文献示例】在汉代的袁绍给公孙瓒的信中,就使用了这个成语:“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坏,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这表明,即使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深知内部问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