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注音】tiě bǎn tóng xián。出自清代的蒋士铨《临川梦·提纲》。这一成语,宛如铁板铜弦随意弹奏,一曲激昂壮志的乐章,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
它形象地描绘了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仿佛那铁打的般坚不可摧,铜制的弦音高亢激扬。每当人们提及这一成语,总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充满壮志豪情、气势磅礴的文字。这一表达,不仅仅是形容文章的风格,更是对作者那份坚韧不拔、豪放不羁的品性的赞美。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宋的苏轼无疑是一个璀璨的明珠。一次,他带着随从外出郊游,面对山崖的金鸡菊,随从高声唱起苏轼的歌词。苏轼问及自己的歌词与柳永的有什么不同。随从回答,柳永的词适合让年轻女子轻歌曼舞,而您的歌词则需关西大汉持铁板高声吟唱,如同那“大江东去”的豪放气势。
这一典故,生动展现了苏轼词风的豪迈与独特。他的文章,如同铁板铜弦般坚韧激昂,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而这种风格,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人赞颂和学习的典范。
现今,当我们提及铁板铜弦这一成语,不仅是在赞美一篇文章的风格,更是在赞赏作者那份豪情壮志、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犹如那大江东去的气势,永不停歇,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而铁板铜弦的故事,也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除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这一成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仅仅是文章风格的描述,更是我们精神面貌的写照。铁板铜弦这一成语,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让它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灯塔。